武漢重光科技有限公司
Wuhan Congtical Technology Co.,Ltd專注熱分析
精密可靠豐富開放一、實驗背景
在電子元件的微觀世界里,材料的電學特性決定著設備的性能邊界。當溫度突破千度閾值,普通材料往往 “原形畢露”,而某些特殊陶瓷卻能在極端環境中展現獨特魅力。重光實驗室最新發布的高溫介電測試報告,為我們揭開了某成分壓電陶瓷材料在 1000℃高溫下的電學行為圖譜。
二、實驗準備
1.實驗設備
(1)1000℃介電測試臺
顯示精度 0.1℃,控溫精度 ±0.1℃
(2)水冷循環一體機
外殼冷卻系統
(3)日置 IM3536電阻計
測試頻率4Hz至8MHz、重復性誤差≤5%
(4)集成軟件 WinTemp-DMS
儀器管理與控制,數據和圖表生成
2.實驗方法
平行板法
通過在兩個電極之間插入一個材料,然后測量其電容,根據測量結果計算介電常數。在實際測試裝置中,兩個電極配備在夾持介電材料的測試夾具上。源表會將介電常數、介電損耗、阻抗、相角的數值計算出來,再用自研的軟件進行實時讀取進行繪圖記錄,從而實現變溫介電測試。
三、實驗過程
尖端裝備:毫米級精度的控溫藝術
在實驗室區域,自主研發的1000℃變溫介電測試臺正以 ±0.1℃的控溫精度,完成從室溫到千度的平穩過渡。這套裝備采用 PID 溫控系統與水冷循環技術的黃金組合,既保證腔體內部的溫度穩定性,又通過電磁屏蔽設計隔絕外界干擾。配合日置 IM3536 電阻計的寬頻測試能力(4Hz-8MHz),可同步繪制 10 個頻段下的介電響應曲線,如同給材料的電學特性拍攝高速動態影像。
介電溫譜測試系統(DMS)
測試過程如同精密手術:鉑金電極與陶瓷樣品以微米級貼合度完成組裝,4 組探針如同觸覺神經般實時采集數據。當溫度以 2℃/min 的速率攀升時,自研軟件同步生成 ε-T、D-T、Z-T、θ-T 三維圖譜,將材料在不同頻率下的介電常數、損耗因子和相位角變化盡收眼底。在 300℃區間出現的絕緣性能峰值,為高溫電子器件設計提供了關鍵參數。
五、實驗結果
實驗發現,該陶瓷材料在高溫環境下呈現出頻率依賴性的電學響應。隨著溫度升高,低頻段介電常數顯著提升,而高頻性能依然保持穩定。這種 “冷熱通吃” 的特性,使其在高溫傳感器、高頻電子封裝等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。研究團隊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進一步揭示,材料內部的晶格振動模式與溫度場的耦合作用,是決定其電學行為的關鍵因素。
未來展望: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橋梁
此次測試不僅驗證了材料的高溫穩定性,更為下一代耐高溫電子器件研發提供了理論支撐。重光實驗室正與多家科技企業展開合作,探索該材料在新能源汽車、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工程化應用。當傳統材料在高溫下 “繳械投降”,這些新型陶瓷材料正以 “千度不毀” 的姿態,為高端制造開辟新賽道。